本文同步發佈於我們的論壇。
今天起我想試着開啓一個新的內容形式,就是我們的週報。類似日記,寫給自己,也寫給大家。
創作週報的原因,是因爲週報的形態更加接近newsletter原本的樣子,我也想試着創作這種真正面向圈子讀者的內容,讓大家可以跟蹤我們的發展,防止大家長時間不知道我在做什麼,以及不能追蹤我們圈子的各種變化。
另外,這個週報也可以記錄我每週的心情變化。
週報和我們已經開始的播客,都是我們嘗試正式運營圈子構建穩定系統的一種嘗試。我在過去的人生中,始終抽不出時間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創作上面來,而現在我希望透過這些系統化的嘗試一定程度平衡我目前的生活狀態和創作進展。
這週發生的事情
1 播出了第二期雙人播客,並且開始在各大播客平臺上正式上傳節目
我和蛋的對談節目,是過去我們從沒有過的節目形態和內容規劃。和以往我們講我自己的理論不同,對談節目引入了很多來自蛋的觀點,話題也是我平時自己一個人不太會出現的內容。由於內容的一致性,我覺得非常適合做成一個正宗的播客節目。
我們的播客目前host在Substack上和YouTube頻道,但我們都知道這裏並不是一個專業的播客平臺,因此我們正式在Spotify和Google Podcast等播客平臺上確立了節目形態。
Spotify:
Google Podcasts正在提交節目。不過大家應該可以在絕大多數播客平臺聽到我們的系列節目了。
不得不說需要感謝一下Spotify爲廣大主播提供的優秀平臺和創作工具。
過去很多小夥伴對我的討論形態,我感覺都有一種語氣上的錯覺,文字會顯得過於嚴肅。希望這種播客形態能夠一定程度上補完大家對我討論時的印象。
2 開始嘗試將WIKI遷移至Astro並且恢復更新
過去這三週,其實做了一系列艱難的決定,這個艱難指的是得出結論爲止走過的路相當艱難。那就是,將目前用Hugo框架構建的WIKI,用Astro重寫,然後接續一個Headless CMS系統(目前選定的是Storyblok)。
過去的這三週,和圈子某個非常精通JAMstack的小夥伴進行了大量溝通,我得以深入理解了JAMstack的世界,爲接下來更好地構建內容型網站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最近這一兩年,特別是最近這一個月來,各大雲提供商都在SSR(Server Side Rendering)方面出力很多,過去的網站一般都是純靜態,但現在由於JAMstack技術的發達,越來越多的網站都變成了基於SSR思想的技術棧。過去在JAMstack的世界,有兩家服務商特別優秀,分別是Netlify和Vercel。甚至可以說Netlify是一手造就了JAMstack理念成功的先驅。不過,最近一個月來,我過去一直使用的Google Firebase Hosting,在JAMstack方向也大肆發力,目前Firebase Hosting已經可以自動識別和承載Next.js、Angular Universal、Astro、SvelteKit、Flask、Django等各大主流SSR框架,甚至包括Flutter web,我都驚呆了。只能說不愧是Google。
Google一向有後來者居上的傳統。就在我自己以爲Google的Firebase Hosting要在JAMstack的新時代徹底被Netlify擊敗的時候,Firebase Hosting一口氣放出了在我看來恐怕遠超Netlify質量的優秀的SSR框架平臺服務。當然我知道這是我作爲Google忠實粉絲基於價值觀的偏見,不過Google的及時發力再一次挽留了我留在Firebase生態圈中。
因此,我目前正在着手將WIKI從Hugo轉移到Astro框架,然後掛在在Firebase Hosting新開發的SSR功能上面。
至於爲什麼我選擇了Astro而不是Next.js、VuePress或者SvelteKit等其他主流框架,就又是一個冗長的故事,而且八成這個圈子絕大部分人不感興趣。簡單來說,Astro的設計理念極度貼合我們的思維哲學。這裏就不展開說了。
另外,我們目前使用的Hugo雖然是用go語言寫的,但其實非常不貼合我的思維哲學。當初選擇Hugo的時候,SSR或者說JAMstack還沒有今天這麼火,何況Firebase Hosting也還沒有開發出來SSR服務。
關於選定的Headless CMS,其實我目前也還沒有定着,目前暫時先採用Storyblok,這個是Ruby on Rails寫的服務。我在意的還有TinaCMS,另外可能還考慮一下Ghost(說實話不太喜歡Ghost)。最終八成不是Storyblok就是Tina了。最後可能還考慮一下PayloadCMS,我對這家其實不太確定,暫時納入考虑范围。
總之,最近和小夥伴討論,也得知了新成員需要歷史理論路徑(AKA查閱站),老成員需要WIKI總結的傾向性。因此,我還是得頻繁更新我們的WIKI及時反應最新情況。WIKI的更新之後會及時寫在週報中。
3 對做菜理論和craving的開發和完善
過去一個長期困擾小夥伴的問題,就是如何做菜。最近這兩個月,我和小夥伴集中開發研討了可持續的、省力而且健康、而且儘量減少做決策必要的做菜理論系統。
很多小夥伴在我觀察之下,每天都會大量煩惱今天喫什麼的問題,在購買食材時面對琳琅滿目的食材一般也難以作出高效的選擇。而且,特別是針對來到日本的小夥伴,如何省錢、節約時間、消除craving的同時長期可持續的決策系統,是保證身體運作質量的關鍵。
我們過去的理論,更多地是指出了身體運作所需的必要條件,但其實並沒有太多開發如何長期、科學、可持續地做菜,特別是如何讓任何沒有廚藝的人都透過非常簡單的做菜理論指導穩定作出讓自己能夠享受的飯菜的理論體系。換言之,我們開發的做菜理論,重點是1 針對在日本生活的窮人;2 最大化貼合我們迄今爲止的飲食理論;3 高效、可持續、不產生任何craving問題。這些和傳統的做菜理論有非常大的差別,因爲傳統的做菜理論,一般是爲了拿出去賣的。而一般的家常菜菜譜,總是會出現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
我們的理論已經非常接近完成,而且我自己也證實在實施過程中完全不會產生任何craving,極大節省了去買垃圾滿足自己的必要性和金錢消耗。
順帶一提對於craving這種東西,我們從來都沒推薦過去忍耐。Craving這種東西應該被及時滿足,因爲忍耐任何craving都會持續消耗人的意志力和能量。Craving這種東西是一個(比如說透過更科學的做菜理論的執行)自然消滅,而不是靠忍耐來對抗的東西。這個關鍵思維我需要說清楚。Craving包括任何形態的craving,雖然一般是在說飲食,但也包括自慰等其他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行爲。
說到自慰其實我也有一套新理論,因爲性需求和性動力是作爲人類一個非常有效的動力,可能和憤怒的動力強度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更好用。不過,憤怒屬於一個比較消極的東西,但性動力比較正面。
4 開發查閱站的進度
首先是一個喜報。我發現我保存了之前舊查閱站的完整數據庫備份。換言之,不需要小夥伴提供爬蟲,我自己保存了原生的、涵蓋了我自己迄今爲止所有創作物的數據。甚至包括小夥伴提供的爬蟲無法獲取的,小密圈第一次被和諧前的(2017年前半的)我們的內容。
順帶一提雖然八成無人關心,數據庫形態是SQL。我會將目前SQL形態的數據重寫成一個JSON文檔,然後用Astro讀取,生成靜態的查閱站,掛載在Firebase Hosting上。
這個工作會在我完成對WIKI的Astro重構後立刻開始。
5 本週感言
過去很多小夥伴都總抱怨我在構建系統上出力過多,在構架內容上出力不足。然而隨着我們運營圈子的時間增多,我不斷發現我自己的考慮恐怕比較正確。一個創作者的創作慾望,確實極大取決於所承載的系統,甚至可以說幾乎就是取決於所承載的系統。後來我找到了很多的研究和討論來支撐這個觀點。所以,我們的圈子已經運營了7年,在自媒體平均壽命只有2年的現代社會,我們會格外需要依賴一個無阻礙的系統來支撐我們的運作。
另外退一步講,對系統的喜愛恰恰是INTP最大的特徵之一。我非常清楚INTP的一個致命缺陷,就是以爲自己構建的系統能解決一切,但最終什麼都解決不了,反而浪費了大量時間構建系統的問題。所以,就像之前另一個在阿里工作的小夥伴指出的那樣,用阿里的話說,『創作纔是我的P0級需求,構建系統是P1級需求』。因此,這個週報和播客等,都是我把持續創作擺回P0級需求的嘗試。
仰望星空的同時,確實要腳踏實地。作爲一個本身就格外重視腳踏實地的INTP類型,可能需要承載鏈接星空和大地的使命。